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初夏时节谨防湿热来袭

2016年05月20日 09:46: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

  立夏过后,温度渐升,雷雨增多。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交季,草木吐绿,天地气交,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的升高,人体阳气渐浮于表,腠理开而泄汗,若有起居不慎,吹风受凉,易受风寒之邪的侵袭而使阳气遏阻不通。因此,春夏交季养生调理应以养阳气、健脾胃、祛湿浊为重点。

  中医认为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包括劳动和运动;静,包括精神上的清静和形体上相对安静的状态。静养需顺应天时起居休憩,养精而蓄锐,精气充足了,才能保证阳气的生发。春夏之交太阳升起的时间早,一般早上6时天就亮了,人也应顺时而起,站桩或操练,呼吸吐纳,排出体内蓄积一宿的浊气,以助阳气的提升。随着入夏,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所谓动则生阳,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升发阳气,强健脏腑功能。但春末夏初阳气未旺,尚不宜采取剧烈的运动方式,以防耗伤太过而泄汗伤阳。最好采用走路或慢跑的方式,逐渐提升运动强度。

  春夏交季凉、温、湿、热错杂交替,穿衣也是一个学问。《老老恒言》有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暧,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因为春末阴寒尚未尽散,阳气又已逐渐浮升,衣着方面应不减裤以御阴凉,可适当减衣以助阳气升发。

  现值春夏交替之时,天气时凉时热时潮湿,许多公司、单位、商场已开空调,如果穿衣过多或过少,均易致寒热失调而削弱人体抵抗力。特别是老人和身体虚弱之人,由于对寒热的耐受性较差,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随着入夏的推进,阳气的浮升,腠理毛孔舒张,许多人容易出汗,常常动则易汗,此时穿脱衣服也有讲究。汗出后切忌当风脱衣,脱衣后当风而吹也不适宜。因为汗出腠理疏松,毛孔大开,骤然脱衣吹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伤人阳气,易生外感或出现头痛、身痛、关节痛症状。另外,汗湿之衣不宜久穿,应及时擦干身子换上干爽衣服,因为汗后湿衣,湿邪滞留肌肤,易致肌肤酸楚麻木,或生各类湿性皮肤病。

  春夏之交,肠胃不适、纳少便溏等胃肠道症状也较常见。特别是天气潮湿,脾为湿困,纳食不香,常常影响人体消化功能。随着天气转热,人们又往往贪凉喜冷,喜吃冷饮雪糕,而令寒湿之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更易出现胃肠不适、腹痛腹泻。春夏养阳,日常当以温热饮食为法,一切寒凉冰冷之物均应慎食,特别是初夏阳升,饮食冰冷会直损人体阳气,大大削弱机体抗寒能力,冬季之时必不耐寒。而且寒凉饮食肠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营养跟不上,到盛夏之时人体能量消耗更大而致身体羸弱。春夏交季,气候逐渐从潮湿向闷热过渡,湿重于热或湿热夹杂让人甚为困扰,此时宜多食健脾去湿之品,如淮山、芡实、扁豆、小米等以帮助身体排湿。

  所以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进入立夏节气后,饮食宜增酸减苦,如乌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泄泻、虚汗等病症。同时饮食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避免由于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张乾

[编辑: 李伟民]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