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奔跑”的博物馆,不能短了藏品和人才

2018年05月18日 11:23:3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来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10年来,中国平均每年有200多个新的博物馆建成,数量增长的速度令国际同行十分羡慕。

  国家文物局网站2018年1月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4826家博物馆被收入该名录。2015年度的这一数据为4626家,2008年度则为2539家。博物馆增长速度可见一斑。

  数量的上升固然令人欣喜,但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博物馆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在安来顺看来,建博物馆不是盖蔬菜大棚,藏品资源获取也并非像农贸市场交易那样简单。“盖完房子还需要有相应的资源配置,其中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是藏品,另一个是人才,如果这两方面的资源跟不上,博物馆发展难以持续。”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对藏品资源的需求日益庞大,在及时补充更新藏品资源上面临一定困难。比如,展示悠久历史文化的历史类博物馆,其藏品以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为主,而文物的发现又有着很强的偶然性。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重大的考古发掘项目,没有发现新的文物,此类博物馆的藏品资源自然也难以更新。

  为缓解藏品资源短缺现状,安来顺认为,博物馆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破题。一方面,博物馆可对现有藏品的价值内涵进行深度、跨学科的挖掘,做展览时不仅仅拘泥于考古和历史学科的视角,从跨学科角度来看,可能会发现这些收藏另有一番新的天地。

  “比如,有些收藏可能品相上不是特别优秀,如果和一些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展示它的价值。事实上,博物馆收藏的并非物件,而是附着在物件之上的信息、意义、价值观,要学会让古老的收藏讲好最新的故事。”安来顺说。

  在深度发掘现有藏品价值的同时,改变固有思维,调整对收藏对象的期许,也能一定程度扩展藏品资源。许多博物馆只关注古老、漂亮、精美的文物,而事实上,“为了‘明天’而收藏‘今天’”也同样有价值,这也是国际博物馆协会近年来倡导的主题之一。同样,《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加强近现代文物征集,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程。

  此外,博物馆之间合纵连横,在不改变藏品所有权的前提下,以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共享藏品的使用权,也是丰富展品资源的重要渠道。安来顺举例说,比如某一博物馆有5000枚古代钱币,几乎是来自同一时间的窖藏,可以和收藏其他时期金融藏品的博物馆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多管齐下,是解决藏品资源短缺甚至枯竭这一问题的理性方式,不可能期待一下子进来很多古代藏品。”

  馆藏资源之外,博物馆快速发展,还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职业伦理的人才。现有的博物馆专业课程设置,能否满足博物馆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也是安来顺非常关切的问题。他认为,一些高校的博物馆专业课程,是在历史、考古、艺术等学科的课程框架之内嫁接进与博物馆有关的课程,真正考虑博物馆需求的课程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博物馆学目前还不是一级学科,学科地位有待提升,加强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科技日报唐婷

[编辑: 李伟民]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