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人物  -> 正文

陈新华连获两项国字号荣誉

2018年06月08日 09:36:3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

  图为陈新华在创作作品

  近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分别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和“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正式揭晓。

  “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新华荣登金榜,问鼎我国非遗和工艺美术行业的两大最高荣誉。

  大志所向:名师启蒙缘定瓷生

  陈新华1955年生于浙江金华。1973年,他进入金华古方陶瓷厂,同年,陈新华等6人作为金华古方陶瓷厂培养对象,去往龙泉陶瓷厂学艺,有幸拜得徐朝兴先生为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代表性传承人)。六个月过去了,陈新华在龙泉陶瓷厂实习完毕,过了一年,他又被工厂选送到了浙江美院,学习了一年雕塑。1977年,陈新华再次来到浙江美院,成为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学习陶瓷美术。

  徐朝兴是带他进入陶瓷之门的启蒙恩师,而浙江美院的专业学习又为他艺术审美、素养的积累奠定了基础,使他成功地将理论与实践合而为一。怀揣着敬业之心,他从设计部主任、副厂长一直干到了厂长。他在工厂期间设计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华东地区和全国的展览并获奖。艺术的禾苗茁壮成长,直至有一天,他遇见了婺州窑,为日后的传承创新埋下伏笔。

  如今,我们说起婺州窑,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婺州窑是历史名窑,按唐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排名次:“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婺州窑名列全国第三。作为我国六大青瓷窑系之一,它创烧于东汉,六朝发展,唐宋鼎盛,曾在金华及周边土地上传烧数千年,其起源甚至可以追溯至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

  然而,从元末明初开始,婺州窑因种种原因而走向衰落,制作工艺近乎失传。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婺州古窑还能不能在今天重新燃起,历史留给了人们一个巨大的问号。

  机缘巧合的是,当2003年金华市收藏家协会举办首届婺州瓷文化研讨会,大件的、堆塑的、青釉的……婺州窑陈列在案、工艺精美的几百件婺州窑文物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世人面前时,陈新华既兴奋又感慨:“婺州窑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我是专业学陶瓷的,这么珍贵的遗产不能让它丢了,我要恢复婺州窑!”

  大师之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荀子》有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大凡卓越成就的取得,在天赋和机缘以外,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韧精神。

  去年5月,在中国·婺州窑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婺州窑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上,徐朝兴在与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座谈时,回忆起当年往事,曾动情地说道:“龙泉窑和婺州窑的充满缘分,我与陈新华亦师亦友,更是有缘人,他是我的第一批学生。从认识到现在已有44年了,我看着他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先是在古方陶瓷厂工作,后又到美院深造,他与婺州窑有着一番机缘巧合,而且拥有超乎常人的勤奋、能干、踏实……更多的是对事业的执着与坚守。”

  的确,陈新华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还得益于关宝琼大师,关宝琼对婺州窑陶瓷文化事业提出了“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创新发展”的十二字方针。在林乾良,中国美院陈淞贤、高而颐、高照、付维安等诸位教授名师谆谆教导的基础上,他始终保持着赤诚的初心。“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婺州窑。”这是陈新华铿锵有力的艺术初心,更是他日夜不忘的毕生追求。

  陈新华身体力行,2004年创办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广纳优秀陶瓷工艺人才和收藏爱好者,整理、研究、恢复、传承、创新发展婺州窑陶瓷文化。历经十载,2013年,建立婺州窑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婺州窑传统文化。2014年“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他本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陈新华作为“中国·婺窑非遗小镇规划”的牵头人,在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汉灶村古窑口附近落地此项目,在推进非遗技艺保护性传承的同时,实现传承性保护。2017年5月,中国·婺州窑博物馆建成开放……期间,著有并出版《传统婺州窑工艺技术的研究》《古婺遗韵》《婺州窑的衰落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分析》《婺州窑工艺与鉴赏》等著作。

  一路耕耘,一路发展,一路砥砺前行。从上世纪70年代入行以来,一点一滴、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地痴守着婺州窑,使婺州窑从星星之火若隐若现到熊熊薪火重燃,直至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遗名录;并使婺州窑上了央视,长达半个小时的纪录片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婺州窑的传奇魅力。对于陈新华来说,这就像亲手抚养孩子长大一般,所有的辉煌皆是用毕生心血浇灌而来的。

  世上万事万物,大抵无捷径可走,大师之路,也正是如此,须一步又一步、从未止步地走出来。

  大国工匠:卌载芳华铸就本真

  在陶瓷艺术业界,陈新华被誉为“金奖专业户”。回望走过四十余载的艺术旅途,陈新华坚持以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创新发展婺州窑陶瓷文化事业为己任,创作设计的作品秉承传统、融合古今,采用繁复的纹饰,手法多变,将跳刀、刻花、堆花、流釉等技法尽情施展,游刃有余。此外,他还以雕刻结合火石红,器型工整、端庄、饱满,比例和谐,创造出新的婺州窑装饰方法,给陶瓷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据不完全统计,他的作品曾获国家级金奖12个,省级金奖18个,国家级、省级特等奖各1个……

  以上种种殊荣,倘说“荣誉等身”,自然也不为过。更何况,每获得一项令人珍视的荣誉背后,都有着令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全神贯注丝丝雕琢,只是为了追求超乎精致而趋于完美的艺术表现,甚至要保持一个姿势十数个小时,汗水早已湿透全身而分毫难扰匠心……这些,只是岁月流淌灌注艺术心田的一道渺小缩影。岁月在额头上留下了道道痕迹,正如陈新华在陶胚上运用传统技法刻下的缕缕花纹,随着流霞的时光而愈显深刻,透射出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品质仿佛蕴含无穷魅力的华光,一见倾心而镌刻心间,久久闪耀。

  去年年底,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侯选人的现场考核中,我们再次见到了这样的场景。时值寒冬时节,为便于施展,陈新华仅着一袭薄衫进行着造型、修坯、刻花……时间一长,站在一旁观看的人尽管身上都穿了厚厚的御寒冬衣,但一阵阵寒风吹来,都不禁颤抖,也为他担忧,同时,也更为他的敬业精神和精湛技艺所感染,没有人舍得离开。

  晚饭时间到了,在徒弟的催促下,他才停了下来,顿时,他才觉得寒意阵阵,洗完手,赶紧穿上衣服。饭间,一杯驱寒酒下去,他的精气神又重新上来,精神抖撒的脱下外套,系上围裙又大干起来了。第二天,陈新华受寒发烧,五天不退……

  然而,每当与他谈起荣耀的获得,或是艰辛的付出,陈新华总是泰然自若、云淡风轻。原来,这位“华泥居士”所钟情和享受的,只是从泥土的沥练到艺术品诞生的过程,如此纯粹,不念其他!

  陈新华的淡定不禁令人感喟: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能够放下过去的荣誉,只携着崇高的艺术本能而轻装前行,方能寻求到华滋弥远的艺术本真。

  通讯员童心朱程文本报记者锡小平摄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