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世界杯来了 “伪球迷”的从众心理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8年06月15日 16:47:25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作者:倪开济

  201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已经开始了,作为球迷朋友们的盛会,他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一盛大赛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世界杯的进行,那些分不清球门方向的、研究球员“颜值”的一群人也会悄然出现在你的身边,我们称之为“伪球迷”。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伪球迷”现象的一种心理学表现。“伪球迷”这种跟风似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从众”。那么,什么是从众?从众有哪些类型?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知觉、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俗称“随大流”,行为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olomon E·Asch)曾于1956年做过一个经典的从众实验,他将7个男大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知觉判断测验”,但实验真正的目的是考察群体压力对于从众行为的影响。其中只有1个人是真正的被试者,其他6个人都是阿希的助手。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与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6个假被试者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真的被试者开始迷惑了。从实验总体结果看,数十名被试者自己独立判断时正确率超过99%,但跟随他人一起判断时,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被试者迫于群体压力,做出了从众的判断。

  从众有以下几种类型:

  1.真从众。个体的行为和内心想法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表现一致的从众不会让个体感到情绪的冲突。

  2.权宜从众。个体的行为与群体一致,但内心却有所怀疑,认为自己是对的,但迫于压力暂时与群体一致。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外在行为与内在判断不一致,个体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影响个人的日常行为。

  3.反从众。个体的内心倾向于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行为上的表现与群体主流不一致,比如群情激愤时,领导也受到感染,想法与员工一致,但为了防止事态失控,领导在行为上却表现得很理智很冷静。

  人们为什么会产生从众?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为了寻求参照。人在许多情境中因为不熟悉情况,其他人的行为最有参考价值。

  2.对偏离的恐惧。任何群体的反应都是接纳、优待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而对于偏离者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

  3.群体凝聚力。凝聚力水平越高的群体成员,其群体认同感较强,较易做出一致的行为。

  那么,从众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社会中的大多数从众行为无所谓积极与消极,它对人的作用取决于行为本身的社会意义。就如同我们讲的“伪球迷”现象,平时不关注足球,而世界杯期间对比赛品头论足,无可厚非。

  在任何社会中多数人的观念及行为保持大体一致是必要的,只有这样社会成员的交往沟通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但如果凡事从众,缺乏独立的思考,会使自己失去主动性、缺乏个性,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例如某些商人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一些有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的“网红”商品“炒热”,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所以,了解了从众行为的心理学意义,有助于我们多一些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少一些盲目从众行为,让自己拥有更健康的心理。(倪开济)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骆艳丽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