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银行  -> 正文

网商银行“多收多贷” 传统银行引入新科技 “互联网+”破解小微融资难

2018年06月22日 10:19:44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路边的包子铺、菜市场的小摊主,这些线下的小微经营者,规模小、底子薄、缺乏信用记录和积累。他们想要获得金融支持,难度可想而知,现实中一些小贷机构的拒贷率达到70%。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何精准破解这个难题?可喜的是,在浙江无论是传统银行机构还是新金融机构,都在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

  网商银行晒出成绩单

  中小商家贷款难,本质上的原因是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不足,对金融机构来说,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做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和做一笔1万元的贷款,所要做的尽职调查所费精力差不多,过去银行更倾向于做大单子。“做大银行不愿意做的业务”,一直很多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口头禅”。大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做小微金融,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银行的放贷成本偏高。

  在6月21日举行的2018小微金融行业峰会上,浙江网商银行公布的信息显示,成立仅3年时间,网商银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贷,已经与金融机构伙伴联手,为超过1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过贷款服务。

  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300万线下小微经营者获得了网商银行的贷款。线下小微经营者笔均贷款金额仅7615元,平均资金使用时长为50天,6个月内贷款超过3次的经营者达到35%。

  从2017年6月开始,网商银行联合支付宝收钱码推出“多收多贷”服务,探索将网商银行创新的“310”贷款模式(即实现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带到对线下小摊小贩的服务中。一年来,“多收多贷”已经服务超过300万“码商”。据介绍,过去发放一笔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在2000元,而网商银行通过技术支撑的“310”模式,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其中2元为计算和存储硬件等技术投入费用。

  改善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不仅包括缓解融资难问题,还包括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诸暨是全球最大的刺绣整机产业基地,产自这里的电脑刺绣机能够帮助各地刺绣企业实现“机器换人”。但一次性支付设备投入的“升级成本”让多数中小企业不堪重负。浙商银行专门为此量身定制了“智造贷”,携手整机厂商,以“1+N”供应链金融模式,向下游企业批量发放设备按揭贷款;在成功帮助下游及早实现了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让整机厂商得以快速回笼资金、拓展销售渠道。

  引进新科技优化流程

  银行探路与小微共成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会议确定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包括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完善考核机制,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等。

  破解小微金融难题,传统银行的金融创新是绕不过的路径。网商银行与小微金融的共同成长,已为传统银行撬动小微企业客户群开启了新思路。

  科技是开启小微金融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场景、智能和可持续是小微金融的发展方向,“技术让融资不那么难、不那么贵、不那么繁。”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银行的成本和风险,银行机构更愿意服务小微企业了。记者调查发现,引进新科技,传统银行正在转型,小微金融业务变得多起来。2017年,我省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超过九成,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小微快贷”是建设银行服务小微的创新产品。实时线上申请,不需要任何繁琐的纸质贷款材料,实时审批,在线支用,建行这个产品被小微企业主连连点赞。“小微快贷”是通过系统整合,对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金融资产、押品、信用状况、业务办理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电子渠道在线申请、实时审批、签约、支用和还款的快捷自助贷款业务。

  建行这项金融科技创新也引起了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关注。记者了解到多家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及农信机构,在金融高科技创新方面已形成你追我赶的格局。

  让各大银行宽慰的是,小微金融风险控制到位,不良率并未上升。截至今年3月末,浙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超120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位居全国性银行第一,同时小微贷款不良率仅为0.9%。

  无论是银行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理念正在变化,浙江形成了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与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发展交相辉映,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形成良好态势。

  袁华明

[编辑: 李伟民]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