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要闻  -> 正文

勿让科研人员走入“洋科举”怪圈   

中科院学部第三届科学教育论坛在杭举行
2018年07月17日 08:46: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付曦地

  本报讯 7月12日,中科院学部第三届科学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以“科技发展态势与创新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挑战”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状况与问题,探讨科技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挑战,展望未来科学教育的发展态势。

  “两弹一星、载人航空、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战略工程为国家培养、储备了大批有理想、有水平的高端人才。”曾担任“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的叶培建院士表示,在我国载人深空探测的历程中,人才始终是第一资源。但目前,某些学科的缺失、教材的陈旧等因素,却制约着人才的发展。他建议,要依托重大科学战略工程,加强学科的顶级规划。

  叶培建认为,要优先发展生物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等重点学科,为我国载人深空探测培养人才队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院士表示,这种“任务带人才”的模式由来已久,运用得好不仅可以促进技术变革,更能让“需求促学科”。例如,曼哈顿计划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基本粒子物理的发展,而这样一条道路在中国也同样适用。

  要把研究经费投对路,提高科研人员的热情。地球地理学家杨文采院士表示,目前国家对于研发经费的投入十分巨大,但如果研究经费发放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则会让科研人员面对技术难关时不敢“一试身手”。杨文采同时表示,过份强调SCI论文发表会让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走入“洋科举”的怪圈,这会对中国的知识创新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他建议采用SCI和中文论文的双轨评估体系来进行考核。

  “科学教育应从培养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科研工作者与培育拥有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两方面入手。”中科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委员会主任杨玉良院士表示,教育改革要谨慎进行,违背规律的教育改革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杨玉良认为,明确的教育方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是高质量科学教育的基本保证。另外,教育应该是让人们掌握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而科学教育目的更是要让受教育者有能力判断事物的是非对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永和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内容大多以学科知识体系、考试内容为主,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的来源与实际应用方面并不关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创造力不足。郑永和建议,应以创新科学思想为基础、新课程为载体、新技术为工具,在转变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多元地接触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科学教育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举办的聚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高层次交流研讨平台,旨在集成广大院士专家思想和智慧,及时回应科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等重大问题,更好发挥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重要作用,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作出引领性基础性的贡献。本报记者 付曦地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