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投资  -> 正文

警惕恐慌情绪 关注流动性问题

2018年07月20日 09:36:4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薛洪言

  □薛洪言

  6月中下旬以来,随着唐小僧、联璧金融等明星平台陆续出现问题,P2P行业陷入平台密集“爆雷潮”。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爆雷”平台已经超过100家,在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下,流动性压力已经从少数平台蔓延至全行业,网贷行业正在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

  流动性问题,归根结底是投资者信心的缺失。危机时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前,头部平台和主流媒体相继发声,对于维系市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重拾市场信心,还要从根源性问题着手,这个根源,就是行业初心。

  风暴漩涡中的问题平台

  从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出台算起,P2P行业的合规整改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整体上看,效果是显著的,平台合规意识大幅增强,存量违规业务得到集中清理。互金协会数据显示,专项整治以来共有5074家从业机构退出,不合规业务规模压降4265亿元。而据深圳互金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整改类P2P机构的不合规业务余额较整改初期下降87%。

  合规整改的成绩有目共睹,不过,由于集中整改并未结束,某种程度上,P2P行业仍处于“无证驾驶”期,不少平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合规性问题,这也是集中整改期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特征。在金融行业,合规要求是机构抵御风险的安全锁,在此次“爆雷潮”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问题平台或多或少都存在合规问题,且合规性越差,越容易出问题,出的问题也越大。

  以平台唐小僧为例,于6月16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调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行业最大的红线,为此《暂行办法》从银行存管、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做了合规要求,而唐小僧并未上线银行存管,信息披露也落实不到位,资金流向成谜,底层资产质量成谜,涉嫌资金池操作,“爆雷”后带来了恶劣的市场影响。

  还有一些平台,虽然合规属性上强于唐小僧,但对大标模式和活期产品的整改要求落实不积极,受借款企业资产质量恶化、投资者情绪变差等因素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也成为此次“爆雷潮”中最易出问题的一类平台。

  反观那些真正坚守小额普惠定位、合规整改进度较快的平台,底层资产小额分散,不会因一两个大标逾期出现问题,抗周期性风险能力强;不搞刚性兑付,风险能够充分缓释和释放;不搞期限错配和活期理财,也不会遭受实质性的流动性压力,反倒容易度过此次行业性危机。

  模式的异化和被遗忘的初心

  坦白来讲,此次P2P“爆雷潮”的发生,宏观经济去杠杆等外部性原因也不容忽视。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为9.1万亿元,同比下降17.9%,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问题的另一面,便是很多僵尸类企业、调控类行业企业失去了续命的资金,开始陆续违约。在各类从事放贷业务的机构中,P2P平台的借款客户资质相对较差,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自然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风险承受能力差的平台爆出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外因固然重要,内因才起到决定性作用,行业性的问题,还是要去找行业性原因。这个内因,在外在表现上是合规性差,而更深层次则是P2P的发展偏离了行业的初心。

  P2P最早产生于英国,是基于互联网的普惠金融模式创新,致力于为个体间的借贷行为提供撮合服务。国内最早的P2P平台诞生于2007年,当时还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那个时候的P2P创业,非但没有纳斯达克敲钟的憧憬,还需要克服因政策环境变化而随时被取缔的恐惧,是需要一些理想和勇气的。发展到2010年间,国内P2P平台数量不过10家左右,截至2012年年底,数量也不过150家左右。

  后来,为了吸引投资者,不少平台开始提供“本息保障”,偏离了信息中介的初衷。再后来,有了“互联网金融”名分的加持,P2P开始承载创业者的各种梦想,数量很快扩张至数千家,行业变得鱼龙混杂。这里面,既有类似e租宝搞非法集资的诈骗团伙,也有些平台不再满足于普惠金融,把影子银行那一套玩法搬了过来,对接起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大标资产,搞起了期限拆分,从P2P到P2F、P2G,资产端的那个P不见了踪影。

  当P2P不再小而美,当P2P不再聚焦于普惠金融领域的缝隙性业务,也就埋下了今天引发行业危机的种种隐患。相对而言,2016年《暂行办法》的出台,不过是对行业发展模式的纠偏,某种意义上,合规整改的过程,也是行业回归初心的过程。

  聚焦投资者保护重拾行业信心

  P2P平台回归初心、合规发展,对于维系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不过,即便平台合规发展,因底层资产质量恶化带来的经营性风险也不可避免,一旦经营失败,依旧会影响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所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合规经营只是平台的基本门槛,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大趋势下,还应当建立更为长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比如,某些平台正在实践的通过引入第三方保险公司为投资者资金加一道保障,再比如,也可以效仿存款保险制度,探索面向全行业推出投资者保障基金等。短期来看,则是要明确平台“爆雷”后投资者资金追回流程和机制,给资金受损的投资者稳定的预期,也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危机总会过去,危机也总是一种契机,希望P2P行业的此次危机,能够成为行业回归初心和聚焦投资者保护的一个契机。

  (作者系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