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不光要麻倒,还要让病人感到舒适

2018年08月21日 09:01:25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
术后,麻醉医务人员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你们都很轻松,打一针就喝茶看报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市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孙建良说,自己从事麻醉行业至今已有32年,女儿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但其实这是大众对麻醉科医生这个职业普遍的一种误解。

  从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做麻醉准备,到手术结束后完全苏醒回病房,一个小时、十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都必须要他们在一旁“保驾护航”。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科医生保命”,这个业内广为流传的说法就充分说明了麻醉科医生在一台手术中的重要性。

  手术前一天,麻醉科医生就要开始行动,了解患者病史、查看病人,与手术医生交流病人的病情特点、手术要点、麻醉方案,以做好术前评估。

  手术当天,他们会分散到各个手术间和麻醉点,进行动静脉穿刺、连接监护仪器,开始麻醉诱导,让病人安稳地“睡一觉”。

  孙建良说,麻醉期间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比较多,有的患者对麻药特别敏感或者不敏感,有的患者胖有的患者瘦,有的年龄大有的年龄小。遇到不同情况,麻醉科医生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跪着为患者插管,甚至手让紧张的患者掐出血的情形都时有发生,这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当患者睡着的时候,麻醉科医生也不敢松懈,必须守在手术台旁,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各项指标平稳,调节呼吸参数、输血输液量,配合手术的进程。

  遇到重大手术或手术中突发大出血等情况,麻醉科医生更是要积极为病人输血输液,使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积极纠正病人内环境的紊乱。一场急救下来,已是汗流浃背。

  别以为做完这些就可以喝茶看报了,手术结束后麻醉科医生还要将患者送至恢复室,室内配备专职的麻醉医务人员和检测设备,他们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病人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等待患者苏醒,确保安全后送回病房,这才算完成他们在一台手术中的使命。

  “你这个刀开得真好,一点都不痛。”往往能听见病人对手术医生说这样的话,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麻醉科医生在其中不可或缺的功劳。

  “出院的时候,患者总是会跟主刀医生握手告别,而不是麻醉科医生。但其实没有我们的保障,外科医生也很难做得完美。”孙建良说。

  由于长时间处在相对缺氧密闭的空间里,麻醉科医生的血红蛋白也要比一般人高。一旦进入手术室,他们就一整天都看不到阳光,而且必须带上口罩。“特别是冬天的时候,上班蒙蒙黑,下班也是蒙蒙黑,与世隔绝一样,有时候外面已经打雷下雨天翻地覆,里面却一点都不知道。”

  “基本上没有陪孩子的时间,孩子也是一直抱怨,出门的时候还没起来,回去的时候晚饭已经吃完了。”孙建良说,能准时下班已经很幸运了,以病人安全为第一,很多年轻的医生晚上就直接在值班室睡觉。

  麻醉恢复室里,麻醉科医生正在轻声细语地安抚苏醒后不停哭闹的孩子。

  “不要紧的,不怕啊。”

  “是不是做了个美梦啊。”

  “麻醉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孙建良说,进入手术室,每个人都很恐惧,麻醉科医生要做的不光是把病人“麻倒”,还要让他们从心理、情绪上感到舒适。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麻醉科医生会采取不同的安慰方式,比如术前准备室的墙上贴着蓝色的海豚、可爱的猴子,还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目的就是为了给要做手术的小朋友们制造温馨的感觉;遇到老年患者,麻醉科医生会告诉他们儿女很孝顺,让他们保持心情舒畅;如果是中年人,则会说家人都在外面给你加油打气。

  身影被忽视、工作被误解、作用被小觑……每天手术室内的麻醉有80~100例,手术室外也有80~100例,而每台手术必须要配备1~2名麻醉科医生,人员配备十分紧张。

  在如此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下,“吃饭5分钟,干活10小时”已经是麻醉科医生的常态,甚至有很多当上准妈妈的麻醉科医生,临产前还顶着大肚子在手术室里工作。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孙建良说,最好的结果就是看到危重病人通过麻醉科医生的参与、抢救,能够安全、舒适、无痛地度过手术期,早日康复。

  本报记者甘玲 通讯员张颖颖

[编辑: 李伟民]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