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保险  -> 正文

银行保险驰援股权投资 缓解长期资本不足

2018年10月25日 15:25: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宗根

  日前国内首只银行系私募股权基金宣告成立,成为继保险资金进入股权投资行业门槛有望放宽后的又一重磅消息。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长期资本不足制约了国内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长期看,以险资为代表的实力资金的驰援,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募资难现状,期待更多相关配套措施出台。

   资金匹配度高

  “润农瑞行一号(嘉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日前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基金类型为股权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为农行旗下债转股实施机构农银金融的全资子公司农银资本。这是国内首只银行系私募股权基金,在此之前,今年8月以来,工行、农行、建行等国有大行已相继拿下私募牌照,进军私募行业。

  除了银行外,股权投资行业近期有望迎来另一个“金主”保险资金。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部主任任春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8第六届年会”表示,银保监会正在优化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修订股权投资和保险私募基金的监管政策,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再结合正面引导,以股权形式撬动保险资金发挥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长期资金。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认为,保险资金与股权投资匹配性很高,已经成为股权投资领域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放开行业限制,将有利于保险资金更加灵活和有效地对实体经济进行配置。中国大型保险机构直接投资能力强,新措施将有利于大型保险机构更加积极地进行直接投资,而中小保险机构仍将继续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的重要LP(有限合伙人)。

  唐劲草表示,目前国内不少大型保险机构的股权投资业务是以直投部门的形式进行,比如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投资,放开保险资金进入股权投资行业的限制,与成立银行系私募股权基金相比,影响可能更为深远。

   政策限制仍严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保险资金具有资金稳定性好、可持续投资能力强、资金期限长等优势,一直是股权投资行业长期投资理想的募资对象。不过,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股权基金,往往有产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资金对股权投资行业的投资范围。

  国立波告诉记者,现行政策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门槛要求是1亿的政策资本和30亿的管理规模。这导致保险机构只能配置于市场上的大白马机构设立的基金,而无缘配置黑马机构和黑马基金,因此政策上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如果在GP(普通合伙人)门槛政策上能给予一定的放开,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的募资难压力”。

  据清科研究中心介绍,根据2015年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的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同一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不超过该基金发行规模的20%。另外,2014年1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保险资金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不能是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首只创业投资基金,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不超过5亿元,投资单一创业企业股权的余额不超过基金募集规模的10%等。

  此外,2018年1月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管理人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计划,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金额不得超过该基金实际募集金额的80%。

  “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投资行业尚存不少限制,但是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投资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和落地,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将成为股权投资行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清科研究中心表示。

   保险资金占比较低

  唐劲草告诉记者,2018年1月至9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计划仅2项,注册规模仅为55亿元,这与保险资管行业的十几万亿体量相去甚远。

  “就股权投资市场而言,市场化募资、专业化管理的FOF基金,目前有100只左右,整体规模不大,约1800亿元,可持续出资能力普遍比较弱。”国立波表示。

  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18年海外机构投资者典型模式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美国创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方是养老基金和基金会(主要为家族办公室),合计占比接近一半。其他主要资金来源还有大学捐赠基金、母基金、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等。养老基金拥有最大的可投资资本量,且同样可以接受长的投资周期,但是由于其担负着未来偿付参保人养老金的责任,在风险承受方面要求较严格,一般来说会对基金管理人的过往业绩有更高的要求。

  由于养老基金具有风险承受度高、流动性要求低、偏好长期投资的特征,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各类非标金融资产的理想资金来源。“国内保险资金在LP中的占比远低于国外,作为长期资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唐劲草表示。(记者  刘宗根)

[编辑: 胡恩华]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