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要闻  -> 正文

以超常规力度建设创新型省份

浙江省科技厅解读“科技新政50条”
2018年12月12日 11:35: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甘玲 陈路

  在浙江省日前发布的“科技新政”中,为什么提出要打造“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哪些地方体现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超常规力度?民营企业将如何从科技新政中受益?浙江如何实现“到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的目标?在12月10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浙江省“科技新政”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宋志恒对此做出了解读。

  为何提出打造两大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这一次“科技新政”在确定目标的时候,非常明确地聚焦在两大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打造上。第一个高地是“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要实现这个目标,浙江省的基础比较好。省委、省政府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力争成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领跑者”。数字经济是浙江技术创新最密集、人才资源最聚集、金融资本最富集的领域。2017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96万亿元,占GDP比重37.8%,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5位。在打造“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浙江省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湾区等支撑未来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正在大力推进之江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等一批高端定位的创新载体建设。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使浙江成为互联网创业创新的高地。基于这些,“科技新政”提出建设“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第二个高地是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创新高地。过去几年,高端创新平台较少、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是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浙江加大生命健康领域创新支持力度,已经拥有西湖大学等一批生命科学领域高端创新平台,涌现出了以贝达药业为代表的创新型医药企业,集聚了施一公等一批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上个月15日,科技部等四部委公示了18家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单位,浙江有3家单位入选,在第四批公示名单中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这是浙江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中首次实现零的突破,对浙江临床医学领域进入国家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今年7月,省政府“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知识”专题学习会提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也是浙江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浙江的战略选择。基于此,“科技新政”提出要加快打造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浙江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超常规力度建设创新型省份体现在哪里?

  高鹰忠: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创新强省的工作导向,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上又提出了以超常规力度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全会精神,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科技新政50条”提出了新一届政府科技创新工作的施政纲领,以打造世界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为首要任务,扬长补短,明确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路径及政策举措,宣示创新强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在“科技新政”50条政策举措中,很多举措都体现了浙江超常规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动作和力度。一是超常规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未来几年,省财政将逐年加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度,在现有省重点研发计划年度7.8亿元的基础上,每年新增2.5亿元,省财政5年投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60亿元以上。浙江将紧扣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技术需求,组织15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研发一批核心技术和战略创新产品。率先启动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2个重大科技专项,每个专项确定10个左右主攻方向,产学研结合、省市县联动、滚动实施,省财政按照省重大科技专项政策每年给予每个主攻方向2000万元以上的支持。浙江还结合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推行省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负责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着力解决科研项目“怎么选、谁来做、如何评价”的问题,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二是超常规布局区域协同创新。紧紧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科技新政50条”提出了“三廊两区一带”的区域创新大布局,即以建设杭州、宁波温州两大国家自创区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G60科创走廊、甬江科创大走廊3条科创走廊为重点,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引领,统筹杭州湾四新区(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高新区、特色小镇、市县乡村,明确各区域创新发展定位,努力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经济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三是超常规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浙江的科技创新短板中,最大的短板是缺少高能级创新平台。一直以来,浙江省名校大院数量偏少,全国共有大科学装置39项,其中江苏8项、山东3项、安徽2项,浙江仅有1个国字号大科学装置。科技新政聚焦创新平台短板问题,除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省属重点高校院所外,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之江实验室建设,省财政已经决定,五年内安排100亿元给予专门支持。同时,浙江也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类似阿里达摩院等世界顶级科研机构。通过西湖大学、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平台的超常规建设,迅速提升浙江省的基础研究水平。四是超常规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还不多,高新技术企业数只有广东、江苏的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更是落后于广东、江苏等省份。“科技新政”政策举措第4部分有10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措施,很多条款有目标、有干货,如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要建立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有条件的地方对企业入库、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分别给予20万元以上的财政奖励;如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要推行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对符合加计扣除政策的研发支出,市县可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省财政按规定予以奖励;如实施专利和标准国际化战略,对申请国外专利的企业,省财政按规定给予每件专利申请不超过1万元的费用补助,等等。

  民营企业如何从“科技新政”中受益?

  浙江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宋志恒:浙江最值得骄傲的是民营经济,浙江经济的振兴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是通过民营经济发展起来的。浙江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省市之一,根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浙江占120席,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特别是像吉利、海亮等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较好,以吉利为代表的企业境外并购拓展了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这次“科技新政”提出的支持企业创新的举措,适用于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据统计,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有20条左右,给民营经济送来了一波科技创新政策“红包雨”,显示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极大重视。如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按国家规定予以配套;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浙江省设立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对于符合条件的,省财政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对浙江省企业新获批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任务的,省财政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建立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有条件的地方对企业入库、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分别给予20万元以上的财政奖励;激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各级政府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省财政对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排名前500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奖励等。这几年,民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手段,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浙江省传统产业占比相对较多,如何用先进技术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让它转型升级,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能够更稳健地站在市场的潮流前端,这些是下一步工作需要做的,新政里面也希望达到这个目的。

  如何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的目标?

  宋志恒:这次“科技新政”提出3%的目标是省委、省政府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慎重做出的决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是国际通行、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创新强度的关键指标。浙江在全国各省份中率先提出3%的目标,宣示了加快创新强省建设的决心。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2017年浙江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45%,预计今年年底可能会超过2.5%,离3%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科技新政”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障这个目标的实现,其中关键的一条是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一是把科技投入列为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没有高强度的创新投入,就不可能成为创新强省。“科技新政”突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省市县联动,大力度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在基础研究比如之江实验室、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五年内省财政安排600亿元左右,市县财政联动投入600亿元左右,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2900亿元左右,比前五年增加约75.4%。二是实行“一票否优”责任制。“科技新政”在很多政策中,给市县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授权,尽力发挥市县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促进作用。同时,将全社会R&D经费支出作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主要指标,对年度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财政科技投入增幅双下降的市、县(市、区),在考核时实行“一票否优”,以考核推动地方政府重视全社会研发投入。三是撬动全社会研发大投入。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构建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等“六招五十式”组合拳,尤其是要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到2022年全社会R&D支出占比达到3%。

  (本报记者 甘玲/文  陈路/摄)

[编辑: 胡恩华]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