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人物  -> 正文

湖州市中心医院沈国娣:在创新中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2021年04月16日 14:25:21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杨柳树

  从普通护师到主任护师,再到湖州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浙江省卫生厅科技项目评审验收专家库专家,浙江省护理学会护理创新专委会常委……30载的历练让沈国娣完成精彩蜕变,成为护理创新领域的佼佼者。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浙江省护理创新大赛和护理创新人才评选活动中,来自湖州市中心医院的她顺利入围,荣获“浙江省护理创新人才”称号。这个荣誉的获得,与她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思考护理问题、专注于如何创新离不开。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的副主任护师,沈国娣随浙江省卫生厅医疗队赴四川青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在日以继夜救死扶伤的护理工作中,一次与随行医生的意外闲谈,开启了她护理事业的创新之路。

  “当时这个医生问我,他的一位亲戚因慢阻肺并发呼衰治疗后,携带呼吸机出院居家治疗,由于使用呼吸机出现角膜炎,因此拒绝再次使用呼吸机,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沈国娣在抗震救灾工作一结束,便和这名医生来到病患家中,对其进行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指导。

  这件事也启发了她的进一步思考。她利用工作之余,开始关注湖州市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居家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情况。通过调查她得知,大部分患者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认知不足、依从性低下、治疗效果不佳。

  “当时,医生和护士只在患者住院时才会指导患者如何使用无创呼吸机,当病人出院后,无创呼吸机的指导、使用就会缺少常规的指引和监督,病人随意性较大,成为护理的一个盲区。”沈国娣说。

  于是,沈国娣便申报了课题《护理干预对重叠综合征患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近3年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延续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这项课题在《中华护理杂志》等发表论文5篇,授权专利2项;护理方法还被写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版护理本科教材《内科护理学》,为我国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延续护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方向。

  护理盲区解决了,新问题随之而来。“三甲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人手有限,没办法长期地对所有无创通气病人坚持不懈地进行院外服务。”她说。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她大胆提出设想,利用医院的技术优势,对下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无创通气技术专业培训,进而开展家庭、社区护理。“这个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医联体’和‘医共体’,我们在这方面也是提供了实践样本。”沈国娣说。

  2012年浙江省卫生厅课题《无创通气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成功立项。经过近四年的研究,通过浙江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平台,在湖州市三县两区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逐步建立了从医院—社区—家庭层面的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的“三级康复网点”,接受推广的单位有7家,医护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推广应用率100%,完成推广病例91例。

  这项课题在SCI杂志等相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通过推广,提高了社区医务人员的专科知识水平,提高了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且提高了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沈国娣又发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护理人力成本高昂、服务及时性不强等问题。她又想到依托互联网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出院患者或患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于是,沈国娣申请了浙江省卫生厅课题《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重叠综合征家庭无创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并成功立项。目前,课题仍在实施中,并初有成效。

  “护理事业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感觉非常充实,也很有成就感。”沈国娣说。近10多年来,沈国娣主持、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8项,主持课题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三等奖二项、湖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论文获湖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二次,湖州市优秀护理论文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发明专利12项。

  她说:“科技创新让我在护理职业生涯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通过创新,也让我实现了更大的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 杨柳树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