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银行  -> 正文

“走出去”“引进来” ,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金融助力温州打造“地瓜经济”示范区

2023年06月01日 15:51: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王谦

2004年,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上发表题为《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的短论中引用了著名的"地瓜理论":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习近平用藤蔓与块茎的关系,生动阐释出“地瓜理论”蕴藏的哲学智慧。

2023年5月29日下午,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大会在杭州召开。魏志阳 摄

  2004年以来,温州始终贯彻“地瓜理论”,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全局发展温州,跳出温州发展温州”“温州人经济,又反哺温州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地瓜经济”。

  地瓜园欣欣向荣、勃勃生机,一定是满园的地瓜的长势喜人。同样,温州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温州一家家企业的茁壮成长、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地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必须遵循规律,地瓜成长必须对外开放,通过内外部的循环来实现。根从土壤吸收养分滋养藤蔓、枝叶以及花果的成长,同时枝叶的光合作用吸收的养分又反哺根扎得更深,形成良性循环。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必须对外开放,通过内外部的循环来实现成长,提升竞争力。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就是在践行开放和循环。

  历史证明,“地瓜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温州地处长三角边缘城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因此,受土地和人才等资源要素的制约,温州人走出温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普遍现象。过去,温州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上,均取得一定的成效。在“走出去”方面,据有关机构的测算,2018年温州人经济总量约为1.23万亿元,包括6039.8亿温州本土经济,以及在外温州人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创造的6300亿元。据温州商报记者整理统计,2022年末,温州系A股上市公司82家,其中温州本土上市公司35家,其余47家为在外温州人在全国的上市公司。在“引进来”方面,从温州市投资促进局获悉,近5年在外温州人回归资金超3000亿元,每年的温商回归资金占温州内资招引的一半以上。

  

一、“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困境

   (一)温州发展现状

  1.温州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

  2022年温州地区生产总值(GDP)80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7%,虽然GDP总量仅落后于杭州和宁波,处于“全省第三极”,但是背后是绍兴和嘉兴的追赶。人均GDP方面,温州仅8.3万元,位列全省第9位(倒数第3),与绍兴的13.8万元和嘉兴的12.2万元相比,差距巨大。经济总量与人均的矛盾背后,是温州产业发展积累的问题。

   2.温州城市竞争力水平不高

  2022年末,温州全市常住人口967.9万人,仅次于杭州,全省排名第二,与温州市区面积全省排名仅第九,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市辖区面积仅是杭州的1/3、宁波的1/2。加上乐清、瓯海、龙湾、瑞安四大城区板块结构之间相对松散,没有形成紧凑型、整体型发展的格局,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并不高。因此,温州对高端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则变得有限,但是人口之中蕴含巨大的经济价值则难以释放。显然,背后是产业发展关键两大生产要素稀缺的问题,一个是人才,另一个是土地。

  3.温州区位缺陷明显,未来或迎机遇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位于浙江最南端的温州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即便将来杭温高铁把温州拉入一小时交通圈,但空间距离永远难以跨越。若换个角度看,“最南端”也是温州成为“全省第三极”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看来,温州在浙江城市布局中的定位并非网络节点城市,而是具备成为“核心”的素质。尤其在浙南,温州“独一档”。“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已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未来温州的战略地位需要被重估,或将引来新的发展机遇。

  4.“温州人经济”是稀缺资源

2023温商大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说:“温商是温州最大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目前,在外温州人243万人,有68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工作生活,有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在268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温州商会,建立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网络。

2023年1月28日下午,2023温商大会开幕。

   (二)存在的问题

   1.重点产业仍较低端,升级之路任重道远。温州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上,取得一定的规模,但是“走出去”的水平和“引进来”的质量不高,二者难以实现循环和有机统一。因此,在推动产业升级上效果并不明显,甚至稍有落后。当前,温州市正在培育“5+5”的产业集群,即五大传统优势制造业(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上,2022年末,温州本土仅35家,位列全省第7位,与绍兴的75家、台州的67家和嘉兴的59家相比,差距相当大。重点产业中,企业规模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具备国内、甚至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数量有限。

   2.关键生产要素稀缺,资源配置急需优化。人才和土地等关键资源要素制约温州实现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温州地处长三角边缘城市,且城市竞争力不高,对高端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导致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存在两难现象。根据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温州排名第28位,省内排名第6位,低于金华、嘉兴和绍兴。温州人才资源的紧缺,导致了温州企业技术创新储备不足,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有限。根据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选出2022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中,温州仅17家企业上榜、仅占全省的3.4%,上榜数量排名全省8位,技术创新水平已经落后。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温州全市土地面积1785.32万亩,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仅163.58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9.16%,温州土地资源相当紧张,现有土地可利用空间有限,难以支撑后续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3.区位缺陷短期难以改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联动必须加强。“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仅仅出现在规划当中,国家也尚未对此作出明确部署。继续融入长三角,仍是温州必须坚持的方向。同时“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加强联动,有助于推动国家的部署,这一新机遇,必须主动对接、主动拓展、主动争取。

  4.家乡情怀维系难以持久,温商联动有待加强。“温州人经济”源于这座城市,但不完全属于这座城市,或许上一代、这一代温州人会因家乡情怀,回温投资,但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情怀又能维持多久?

  

二、“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思路

刘小涛调研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在中欧班列货运站场察看运营管理情况。

  为推动温州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道路,必须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的循环,并有机统一。温州市政府层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如:出台《温州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方案》攻坚产业链发展问题;印发了《2023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清单》攻坚资源要素的问题;已进入方案论证阶段《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未来能有效解决土地资金紧缺问题;印发《温州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围绕温州人经济、总部经济,引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温商大会、温州人家园建设联动温商、维系家乡情怀等等。

  浙商银行是总部位于杭州的省属金融机构,浙商银行温州分行扎根民营经济先发地。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助力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作用和价值?这是我反复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工作一定是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企业发展;一定是走进企业,与企业家、企业员工的互动;一定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一定是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陪伴企业共同成长;一定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满足创新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我们的金融服务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探索金融顾问制,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

  打官司找律师、看病找医生,中小微企业有“头疼脑热”,却不知症结所在怎么办?找金融顾问。“金融顾问制度”是一项金融供给侧改革探索实践的制度,在浙江已经开展四年多,已形成了“1+N”综合服务。通过金融顾问这个“1”,链起银行、券商、保险、创投、基金、私募等各类金融机构,形成“N”种合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联合会诊”服务,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从综合金融服务的层面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今年3月,浙商银行温州分行“温州金融顾问工作室”授牌成立。 “金融顾问制度”必将融入服务温州实体经济、服务企业发展中。

  (二)实体企业服务全覆盖,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1.服务普惠小微,为“地瓜苗”遮风挡雨

  数字赋能普惠小微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是创新推出“共同富裕贷”专属产品,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农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等普惠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服务;二是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小微融资痛点,按“一县一策”“一县一品”原则创设区域定制型“数智共富贷”系列产品,并辅以数字化、智能化流程提升服务质效,支持山区26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动共富。三是搭建数字化平台,顺藤摸瓜,为“走出去”的温商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2.服务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结合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分别提供从渠道、产品、服务等多维度的服务,为客户打造全产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尤其侧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科创企业发展。人才支持贷服务初创期企业;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贷、科创企业贷;成熟期企业,则提供上市辅导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流动性服务。同时,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私人银行服务、股权融资推介服务、产业并购撮合服务等。

  3.服务上市企业,夯实上市企业服务能力

  依托金融顾问团队,探索构筑“股、债、贷”一体化的科技金融生态圈服务模式,形成“商行+投行”的企业上市金融服务特色。今年5月,分行与温州市企业上市促进会签订金融顾问服务协议。

   (三)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加大对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的探索,持续优化金融供给,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的数字化生态体系。一是结合当地区域特色产业,围绕核心企业采购和销售各个阶段,推动全链条供应链金融服务。二是围绕核心企业拓客群,加大对供应链上下游客群的挖掘与服务,提升行业专业化和集团大客户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积极探索数据信用业务,要利用数据信用来探索破局服务产业链小微企业。

  

三、“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经验与探索

  在温州,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银行,都在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高质量的“走出去”和高水平的“引进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以下两个案例,或许能给到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

  (一)“走出去”和“引进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青山集团是一家从温州“走出去”的世界500强。被称为“低调的镍王”,2022年LME“妖镍”事件多空博弈中,青山集团被国内外舆论关注、聚焦。青山集团主营业务涉及两大产业,分别为不锈钢产业和新能源电池产业。不锈钢产业方面,2022年不锈钢产量达1392.0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5%,在全球布局八大生产基地,其中国内分布在福建福安、广东阳江、浙江青田,国外分布在印尼莫罗瓦利、印尼纬达贝、美国、印度、津巴布韦。在印尼控制较为丰富的镍矿资源,据安信证券数据,其在印尼拥有的镍金属储量在1200万吨以上。形成了从镍矿开采、镍铁冶炼、不锈钢冶炼、不锈钢连铸坯生产、不锈钢板材棒线材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方面,镍在新能源电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山集团掌握资源优势,近几年在国内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

   1.企业“走出去”

  青山集团董事局主席项光达,在2023温商大会上说:“青山的变化是看地图,看发展。创业之初,我是拿着温州的地图看。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拿着中国的地图看,但是中国的资源有限,我们就拿着全球的地图在看。从地图的转变看青山的发展,从温州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

受温州资源因素影响,1997年青山集团走出温州,在丽水投资不锈钢炼钢企业,2006年走出浙江在广东设厂,2008年在福建设厂,2014年开始走出中国在印尼、美国、印度、津巴布韦等国家投资。2019年青山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连续4年入选,2022年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38位。2022年青山集团销售收入达3680亿元。2.高水平“引进来”,带动新兴产业布局发展项光达说:“2017年开始我们要回到温州,温州最大的优势是温州人,是温州人的精神,也是温州的投资环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把第三次创业放在温州,希望在温州这种文化下,我们能继续扩大。”2017年,温州引进青山集团的新能源产业,投资成立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主体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政府已为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供地644亩。青山集团以温州为新能源产业核心基地布局全国,包括上海、嘉兴、佛山以及柳州等生产基地,全国规划产能达134Gwh。

青山控股集团

  高水平“引进来”,一定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温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全链条布局,助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今年3月,青山集团与格林美、伟民环保、新宙邦等新能源龙头企业携手打造的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已正式签约。项目规划用地约925亩,总投资约80亿元。该产业园将新建高纯度碳酸锂材料基地、镍钴锰硫酸晶体材料、电解液材料基地、热电联产能源基地等,并招引石墨烯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磷酸铁锂等产业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0亿元,带动温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往上游延伸。

(二)供应链金融创新探索,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为了助力温州传统产业升级,近期我们结合温州区域特色行业,成立电气和阀门两组行业调研工作专班,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创新工作。通过走访调研,包括企业、协会、政府部门,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产业链状况、上下游结算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摸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需求,总结行内和同业探索的经验,理清金融创新服务思路,结合供应链场景设计创新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目前正在推动落地。以阀门行业为例:1.行业发展良好,在国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州阀门产业占全国市场的30%,全市有泵阀产业企业3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0余家。2021年全市泵阀产业实现总产值605亿元(阀门占90%以上),同比增加70亿元,同比增长13.08%。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阀门制造中心,并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品牌影响力,在中端产品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品主要应用在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电力等三大对产品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企业进入中石化合格供应商名录的有21家,进入中石油合格供应商名录的有12家,进入国家管网集团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企业2家。

图为温商回归企业,浙江洲一铝业工人正在加紧生产铝卷。 苏巧将 摄

   2.企业梯队结构欠合理,难以有效推动产业升级

  温州阀门行业产值跨入10亿元企业2家,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7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00余家,上市公司仅1家。而江苏600多家阀门生产企业,上市公司达7家,产值20亿元以上3家,产值40亿元以上1家。较江苏相比,温州阀门企业梯队建设结构欠合理。一方面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产业升级推动效应尚不明显,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3.探索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结合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交易场景、结算方式以及融资需求,我们设计阀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服务对象包括链主企业、上游中小微供应商,甚至可以向上游继续延伸,三种交易场景下的三种合作模式:

  (1)链主企业下游交易场景合作模式。适用于为链主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以非融资性保函业务作为合作切入,以订单融资业务加深合作。

  (2)链主企业上游交易场景业务合作模式。适用于为链主企业的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通常为中小微企业。根据风控的逻辑不同,将上游交易场景业务合作模式分为两类,分别为链主企业增信模式和链主企业不增信模式。

  模式一:链主企业增信模式。适用于链主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长期交易关系以及链主企业对供应商的扶持,链主企业愿意为供应商的融资提供增信。基于链主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交易,已开立发票并形成应收账款,应用应收款保兑、数字信用凭证等创新产品替换链主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传统的融资结算方式。

  模式二:链主企业不增信模式。基于链主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交易订单,供应商向我行申请流动性支持类产品,链主企业配合将与客户的结算转移至供应商在我行开立的账户。

  (3)固定资产投资场景业务合作模式。适用于成长型阀门企业,处于厂房建设投入期,给予厂房建设项目贷款授信支持,解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

  温州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温州一家家企业的茁壮成长、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的发展,必须对外开放,通过内外部的循环来实现发展,提升竞争力,必须实现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作为一家深耕温州的商业银行,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将秉持“金融向善”、“金融创新”来服务好温州的企业。

  作者:王谦(浙江省委党校第七期中青一班学员、浙商银行温州分行党委书记)

  参考文献:

  [1]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第1版

  [2]易炼红: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浙江发布,2023年3月

  [3]共同富裕看浙江,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

  [4]温州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文件,温委办发〔2023〕25号

  [5]温州年鉴.2022/温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6]郑殿峰、齐宏:产业供应链金融,中国商业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

[编辑: 陈路漫]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