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见面都会问“吃了吗”,但你真的吃“对”了吗?当前,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席卷中国6亿人群,这些均与膳食纤维(DF)摄入不足直接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DF是唯一能改善多种慢性病的高质量碳水化合物。但《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白皮书》显示,我国人日均DF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一半。在这场无声的健康危机中,中国计量大学一支本科生团队以灵芝、黑木耳、茶叶三种中国特色植物药用资源为突破口,成功打破了DF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瓶颈,或将改变慢性病膳食营养干预的未来。
我国作为灵芝、黑木耳与茶叶这三大“林间三珍”的全球最大生产国,在其主要成分DF的高值化利用方面仍面临关键技术瓶颈。这些原料的细胞壁中DF具有复杂而坚韧的结构特性,导致其加工产品存在口感粗糙、适口性差等问题。目前大量DF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更关键的是,现有改性技术对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转化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产业需求。这一困境主要源于三大难题:SDF难溶出、难纯化、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不清。“这就像守着金山却不会开采,使得这些资源的健康价值长期被埋没。”团队成员谷映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需要找到打开这些‘营养金矿’的钥匙。”
这支由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10名本科生组成的科研团队,历经70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1000余次反复实验,成功独创超高效促溶改性新技术,使SDF释放率提升104%以上,分子量从1000 kDa降至50 kDa以下,并一举攻克纯化技术堵点。谷映璇介绍:“这项技术如同‘钥匙’,打开了植物细胞壁的‘锁’,释放出被束缚的营养。”
团队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成功解析了SDF的关键活性部位。通过系统研究C57小鼠肠道菌群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现,SDF能像“信号调节器”一样,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信号,帮助稳定血糖水平并控制体重。这项突破性研究为开发针对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SDF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据悉,该研究成果已形成10件专利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在相关企业进行了应用,预计覆盖受益人群达7.45万人次。
目前,膳食纤维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将形成百亿级的新蓝海市场。“我们的技术不仅适用于灵芝、黑木耳、茶叶,还可以推广到其他植物资源。”团队负责人刘旭阳说。他表示,未来团队还将进一步优化技术,推动灵芝、黑木耳、茶叶等我国优势药用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为推进健康中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筑牢全民健康根基。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科研成果到健康产品,这支本科生团队用科技创新让我国优势药用资源焕发新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吃出健康’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老师张拥军说。
通讯员 黄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