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保险对关键技术攻关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起到“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近日,针对科技保险的技术复杂性、行业多样性、政策碎片化等挑战,上海金融监管局与上海市科委出台《关于推动上海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5项重点任务、16条具体举措,旨在系统性构建适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风险保障新生态,强化保险对科创活动的核心支撑作用。这是上海首个系统性推进科技保险发展的文件。
记者注意到,《意见》中两次提及“沪科积分”,这是上海深化保险科技应用机制创新的一大亮点——将企业科创能力量化纳入保险定价体系,试点“沪科积分”精准定价机制。“‘沪科积分’是针对科技创新企业在专利转化方面所做的‘打分表’。”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表示该委将探索基于“沪科积分”评价结果的企业阶梯式支持计划,制定“沪科积分”体系,强化专利转化运用的评价,精准识别和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上海成为专利转化与创新创业的热土和高地。
“受制于科技保险专业性较强,多数企业对科技保险保障范围和风险分散作用认识不到位。同时,科技保险通常费率较高,制约了科技企业保险需求的释放。”国寿财险上海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喆表示。
“普惠保险的难点主要是产品的可及性和风险意识的培育问题。”上海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普惠科技保险产品方面,鼓励行业制定菜单式的产品包,并且提供低价的标准方案,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信息量体会保险的功能。为了让供需对接更有实操性,上海金融监管局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发挥孵化器、中试平台、转化平台等平台的作用。“这些平台更了解自己的企业,也有能力与保险公司对接,通过他们的组织推广能大幅提升普惠保险的可及性。”该负责人表示。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科技保险的需求也不同。围绕业界讨论较多的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补偿保险,上海也在积极研究推进。记者了解到,近期科技保险落地的新产品新方案就有针对“揭榜挂帅”项目的金融组合产品。该产品由平安财险上海分公司与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联手打造。其中,银行为企业提供“发榜贷”,用于研发项目融资;保险公司为揭榜企业提供“揭榜险”,覆盖项目执行期间研发设备、研发人员、成果验收等风险保障。
此外,在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保险政策感受度方面,上海金融监管局注重发挥园区金融服务站在政策宣贯的重要纽带作用。于2024年揭牌成立的临港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是上海市首个科技保险基层服务机构,承载了科技保险方面的政策宣传、服务支持和人才培养的功能。
在上海市科委和上海金融监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还创新推出“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责任保证保险”(以下简称“科技履约贷”),通过“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共担机制,提高政策性资金的撬动比例和放大效应。
作为受益企业之一,上海市专精特新、高新企业——上悦(上海)印刷有限公司,在疫情封控期间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面临大额资金缺口。公司连续两年获得450万元的1年期科技履约贷款,终于撑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公司总经理龙会伦表示,与一般银行信贷产品相比,“科技履约贷”的授信审批用时不到1个月,效率大幅提高,有效解决了企业迫切的资金需求。“目前,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生存环境还普遍艰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迫在眉睫。有了政策,就有了阳光,我一直关注着上海的科技保险新政,一揽子新政将给民营企业践行新质生产力带来更多的底气、更强的信心。”龙会伦说。
◎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