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28日,2025年优质土特产农产品品质评价与产地溯源技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30余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杭州,围绕农产品品质提升与产地溯源技术展开深入交流。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国景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溯源体系建设,推动土特产产业向标准化、数字化、高值化发展。他介绍了浙江省农科院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评价与溯源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布局与成果,并强调技术创新与标准构建是推动“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实现优质优价的关键。他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地域品牌建设。

会议期间,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金发忠研究员围绕“优质土特产农产品品牌培树与传播”发表演讲;清华大学林光辉教授分享了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研究进展;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董大明研究员介绍了红外与激光光谱在农产品挥发物检测中的应用。此外,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Karyne Rogers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尹军峰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王圣杰教授等也分别就食品溯源参考物质、新茶饮原料开发、中国同位素水循环数据库等主题进行了报告。
在分会场环节,专家学者还围绕农产品溯源与品质两大主题,分别就道地药材识别、岭南食品真实性鉴别、金属同位素技术在食醋溯源中的应用、机器学习驱动的水产品溯源、热带果蔬保鲜技术、功能肽精准调控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展示了多项创新技术与实践成果。
本次研讨会为期三天,涵盖多场学术报告与技术交流,为推动我国农产品品质评价与溯源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与合作契机。
本次会议由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协会主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信息溯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稳定同位素溯源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共同协办。
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李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