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下午,全国第二届浙贝母产业发展大会暨浙贝母临床应用及转化学术交流会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召开。来自省内外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药企代表、临床医师等齐聚一堂,共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事。会议由浙江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志安主持。

这场由浙江省药学会“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牵头主办的大会,不仅是学术的交流、产业的对话,更是一场关于“浙产好药”如何走向全国、走向未来的故事续写。
从“种得好”到“用得好”,浙贝母迈入临床新阶段
去年,首届浙贝母产业发展大会聚焦“种得好、管得住、买得好”,成功推动磐安浙贝母打开上海高端市场,累计供应达15吨。今年以来,在各方合力推动下,磐安建成全国首个浙贝母GAP基地并扩大至3200亩,获批全省首个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浙农集团投资2000万元建成智能化产地仓,创建“东部技术+西部资源”协作模式,推动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而今年,大会的主题更进一步聚焦“怎么用、用到哪、用得准”,推动浙贝母从“田间”走向“临床”,实现从“药材”到“药品”的价值跃升。

浙江省药学会理事长邵元昌在致辞中表示,浙贝母不仅是‘浙八味’之一,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承载着道地产区传承发展与产业共富的使命。他提出,要让浙贝母真正成为“医生首选、用户信赖、医保支持、产业繁荣”的金字招牌。
从“论文”到“处方”,临床转化正当时
会上,浙贝母临床研究应用学术论文征集正式发布,面向全国征集临床案例、应用经验与转化成果。8位专家学者围绕浙贝母的产业现状、临床应用、活性成分研究等展开深度探讨,为浙贝母的现代医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磐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陈峻峰表示:“我们希望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推动政、产、学、研、医、用多方联动,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康养体系。”
“希望之光”照亮共富路,一株贝母书写产业新篇

自2022年起,根据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办、省科协总体部署,浙江省药学会启动实施“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行动,组建了19名专家帮扶团,持续对口帮扶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在磐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科协、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部门的协同推进下,浙贝母产业实现了从田间标准化种植到临床精准应用、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山区小县成长为“浙产好药”重要策源地的跨越发展。一株贝母带动一方产业,一条特色共富之路正在形成,成为浙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持续书写“中医药现代化”的浙江新篇章。
通讯员 郑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