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银行  -> 正文

多家银行开启“减负”行动

2025年10月21日 18:03:46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张冰洁

  “为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更好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拟通过公开挂牌程序对其依法享有的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进行转让。”10月10日,渤海银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计划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合计近700亿元的债权资产,这也是该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处置行动。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四季度以来,多个“百亿元级”规模的债权资产转让事项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百亿元级不良资产加速“出清”

  四季度伊始,两家港股上市银行先后发布公告,对上百亿元的债券资产进行挂牌转让。

  根据渤海银行发布的公告,截至2024年底,该行本次债权资产转让涉及的本金金额约499.37亿元,利息金额合计约104.36亿元,罚息金额合计约93.34亿元,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1.26亿元,总额698.33亿元,账面净值约483.10亿元。

  按照渤海银行的计划,转让资产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488.83亿元,相当于资产债权总额(即包括本金、利息、罚息及代垫司法费用金额)的七折。如该笔资产交易顺利完成,将给渤海银行带来5.73亿元的正向财务影响。

  “此次公开转让债权资产旨在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并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于本次大规模的资产处置,渤海银行在公告中解释称,通过一次性“出清”多年沉淀、资本占用高且流动性差的资产,预计将显著改善资产质量、降低风险资产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从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并巩固市场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作为区域中小银行的代表,广州农商行也于近日披露了“减负”计划。10月9日,该行发布公告称,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债券资产包。这也让广州农商行成为今年10月以来第二家大手笔“甩卖”不良资产的商业银行。

  根据广州农商行发布的公告,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这笔信贷资产的本金金额约为149.78亿元,相应利息金额合计约38.97亿元,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0.51亿元,违约金额合计约0.02亿元,债券金额合计约为189.28亿元,初步预计将以不低于122亿元的价格出售。

  “本次交易完成后,将有效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提高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为实现整体稳定经营及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广州农商行在公告中表示。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广州农商行连续3年转让百亿元资产,合计转让资产金额超过450亿元。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近期密集开展“减负”计划,背后由多重因素构成:一是银行机构不良贷款高效处置的需求有所提升,二是前期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较好,机构更倾向于选择通过此类途径来实施处置,三是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参与机构名单仍在扩容,有更多机构加入到公开处置不良的行动中来。

  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管理

  在大规模资产转让的背后,是近年来不少商业银行持续承压的资产质量。

  国信证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几年,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在0.7%左右,仍处于较高水平,从微观上看,不同银行间资产质量压力、拨备计提压力、存量拨备的利润维持能力、存量拨备重组情况等表现分化。综合来看,国有大型银行及部分城商行在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方面表现相对更好。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1%、1.22%、1.76%、2.77%,而上述两家银行的不良率均显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实际上,渤海银行、广州农商行两大“百亿元级”资产转让的案例并非个案。《金融时报》记者在梳理银登中心网站的转让公告时发现,今年9月份以来,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分支机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村镇银行已形成“全梯队参与”的处置态势,仅10月前两周便有数十家机构集中发布不良转让公告,资产类型高度聚焦个人消费贷、经营性贷款及信用卡透支领域。

  而这一处置方向与零售领域风险变化高度契合。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近期,零售领域风险的暴露更需重点关注,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等各类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均呈上升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转让潮”既是资本优化与风险化解的双重驱动,更是行业从被动处置向主动管理的关键信号。

  “年底往往到了不良处置的冲刺阶段,这些百亿元级大额资产转让后,银行机构能够借助不良贷款的高效处置来强化风险领域的主动管理,释放资本占用,为明年‘轻装上阵’奠定根基。”在苏筱芮看来,目前,银行机构实施不良资产转让的方式多样,包括不良资产转让试点、不良ABS、不良收益权转让等,银行需根据各类手段的不同特征及自身转让需求进行综合决策。

  谈及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趋势,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要采取更多差别化措施,综合运用现金清收、自主核销、不良资产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理力度,提高处置速度;同时,应放宽政策限制,鼓励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处置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供给能力。

[编辑: 杨柳树]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网)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