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江门恩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官利兰急匆匆赶到该市良西镇龙安塘村的金山芋种植基地“把脉问诊”。“长势不错!”当看到暴雨后的金山芋幼苗长势良好,她才松了一口气。
自2023年7月担任恩平市良西镇龙安塘村第一书记以来,她以技助农,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把教学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当地的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产业特色,实现品牌破局
今年“五一”期间,官利兰一直在试验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进行茄子、番茄新型肥料试验。
“除了茄子、番茄外,我们的合作作物还有水稻、马铃薯等。”官利兰说,“如果试验结果优异,后续将会把合适的品种和技术推广到村里乃至整个恩平市。”
良西镇享有“四薯之乡”美誉,马铃薯、木薯、沙葛、粉葛是这里的特色农产品。然而,农业技术的短板制约了产业提升,影响了村民增收。官利兰的到来,使这一现状发生了改变。
2024年冬天,因播种时的高温天气,龙安塘村部分马铃薯田出现大面积的种薯腐烂现象。“种薯烂了,出苗质量不佳,将严重影响产量。”村民们心急如焚。
“有些覆土不够厚的,苗不能顶破地膜的,要及时人工协助破膜……”官利兰赶到现场仔细观察后,一边传授给村民科学的种植方式,一边迅速协调补购新种薯,减少烂薯带来的损失。
如今,村民遇到种植难题,都来找官利兰讨教方法。为了让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惠及更多的村民,她通过培训授课的形式传授种植技术。
“过去广东的冬种马铃薯与北方马铃薯错峰上市,填补了市场空档期。但现在有了物流冷链、冷库,北方马铃薯也能储存到春季上市,削弱了广东马铃薯的优势。”官利兰说,“我们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比如正在进行彩色系列马铃薯的选育,打造产业特色,实现品牌破局。”
坚持党建引领,倾心指导农户
官利兰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她以擦亮“四薯之乡”品牌为抓手,2024年创办占地120亩的“四薯”种植示范基地,探索实行“党建引领、农户唱戏、企业合作社保驾”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由供销社提供技术指导,镇、村统一规划开发,村民提供田地并种植,专业合作社协助购销,将农户由“单兵作战”转变为“抱团发展”,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题。
“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啦!”龙安塘村党支部书记李健进说,在此经营模式下有效带动周边约30户村民增收致富。
“阿叔,你什么时候种的水稻?”“现在有没有喷药?”“有没有害虫?”官利兰常常到村里的田间走访,和村民聊天拉家常,有时在地里一站就是一天。
今年龙安塘村开展早造水稻插秧生产工作时,她在走访中发现农户秧苗出现死苗现象,马上指导农户及时补育秧,注意秧苗期的气温变化,提醒做好病害预防,育好秧苗不误农时。
政策宣讲、节日慰问、协调资源……每一件工作,官利兰都要求自己要“接地气”,与村民打成一片。
“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如果大家都不种地了,吃饭就成了问题。虽然自家能吃饱了,但还有好多人没有种地,我们种的粮食是要提供给各行各业的人吃……”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后,官利兰利用村民休息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小型“三农”政策宣讲,告诉村民务农种粮的重要性,以及国家重农强农的决心,激发村民对农村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一线的工作累并快乐着。田间劳作风吹日晒日淋,特别是农忙季节,一刻不等人。但看到水稻茁壮成长,马铃薯堆成小山,村民灿烂的笑容,我心中就充满力量和阳光。”官利兰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解忧,让老百姓感觉到党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