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我国科学家给出全新答案。近日,这则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周丽雅、宋志强教授团队带领全国40家医疗机构消化疾病诊疗中心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柳叶刀·感染病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如何,之前有相应治疗方案吗,最新方案有何特别之处?科技日报记者10月22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领导这次研究的周丽雅、宋志强。
第一问:幽门螺杆菌会导致哪些疾病?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的细菌,能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上皮表面,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被明确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宋志强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感染率高、疾病谱广、危害性大、杀菌收益佳等特点。该疾病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类疾病,人与人之间可相互传播。
目前,幽门螺杆菌已感染我国近一半人口、七成家庭。它与很多常见病相关,比如胃癌、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等,是我国重要的卫生健康问题。
第二问: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否根治?
高质量的国际共识、系统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一致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可实现成功根除。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根除治疗,但由于耐药、可及性差、过敏反应多见等原因,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治疗相关抗生素选用面临较多困难,导致根除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周丽雅说。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风险,是预防胃癌的重要策略。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可行,更是临床推荐的必要干预措施。”宋志强表示,为了应对目前严峻的根除治疗形势、克服耐药性明显升高的状况,幽门螺杆菌感染亟待新的治疗方案。
第三问:最新方案与以往疗法有何不同?
最新的三联方案以利福特尼唑为基础,即“利福特尼唑+雷贝拉唑+阿莫西林”,每日两次,14天疗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铋剂四联方案,即“克拉霉素+雷贝拉唑+阿莫西林+铋剂”,每日两次,14天疗程。
周丽雅介绍,利福特尼唑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新型分子实体药物,专门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研发。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幽门螺杆菌对该药物普遍敏感,能有效克服幽门螺杆菌高耐药问题,而且表现出较高安全性。
周丽雅、宋志强研究团队围绕利福特尼唑开展了全球首个Ⅲ期临床试验。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研究,纳入了700例初次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新三联方案展现出突出优势:针对主要分析人群,其根除率达到92.0%,优于传统方案的87.9%;面对多耐药菌株感染这一临床难题,新方案实现89.9%的突破,较传统方案提升2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新三联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研究还证实,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比铋剂四联方案具有更高的根除成功率,以及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用药更少,服用更方便。“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杀菌利器,将大大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宋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