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创新  -> 正文

仓颉造字传说“出圈” ——汉字文化生命力在数字时代得到延续与创新

2025年10月23日 17:22:5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禹涵

  “汉字是我们民族最重要的脸面,也是最重要的名片。”10月21日,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举行的2025仓颉文化品牌系列活动上,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的这句话,道出了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地位。

  相传,中华文字始祖仓颉,正是于此地“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创制出最早的文字符号。如今,承载着汉字起源记忆的白水,正通过数字技术让仓颉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科学护佑汉字之源

  周晓陆在阐释汉字价值时说道:“汉字是世界上仅存至今的表意性文字,它是前一个阶段留下来的活化石。汉字是黏合剂,把社会和民族黏合在了一起。”这番话语深刻揭示了汉字在维系民族团结、传承中华文明中的独特作用。

  “从半坡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到甘肃、陕西等地发现的早期文字雏形,都是我们祖先探索文字的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说。在白水仓颉庙内,树龄均5000余年的仓颉手植柏依然枝繁叶茂。相传,这棵树由仓颉亲手种下,它与庙宇内其他45棵千年古柏共同构成了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这些“活着的文物”不仅见证了汉字的发展历程,更在科技的守护下焕发新生。

  “我们联合林业部门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对仓颉手植柏实行‘一树一策’保护工程。”仓颉庙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李敏介绍。通过建立详细的生长档案,并接入国家、省、市、县四级共享的实时监控系统,针对古柏群保护,白水形成了“专家技术指导+县级主管部门+养护责任单位”的科学管护模式。

  具有象征意义的是,2020年6月,“仓颉手植柏”籽种搭乘新一代载人飞船经历航天育种后返回白水。这株见证了汉字诞生的古柏,完成了从“文明根系”到“宇宙信使”的嬗变,其生命密码在科技助力下得以延续。

   技术拓展传播渠道

  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和科学保护基础上,白水开始探索用数字技术活化汉字文化,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王双怀表示。周晓陆对此深表赞同,他强调汉字独有的书法艺术功能使其成为“纯粹的艺术品”,这一特质为数字化开发指明了方向。

  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观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相关规划中已专门设立了汉字阐释重点工程,要求对汉字历史和文化进行多层次、系统性阐释。

  随着仓颉庙晋升国家4A级景区并与陕西旅游集团合作运营,数字化体验已成为文化活化的核心。“我们正在构建‘IP+科技+体验’三维发展体系。”陕西华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白水仓颉庙分公司总经理王尚尚透露,公司计划在汉字博物馆打造光影交互、数字AR体验场景,围绕汉字起源、演变构建沉浸式游览体系。

  今年7月,取材于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仓颉造字传说”的原创动画《仓颉传奇》正式推出。这部10集动画作品历时6年精心打磨,将古老的造字传说与当代数字艺术相融合,通过现代动画技术生动再现了仓颉造字的传奇历程。

  在产业应用与传播层面,汉字数字化前景广阔。刘江红表示,目前各大新媒体平台上的汉字文化传播自媒体粉丝量已近百万,而《仓颉传奇》的热播更是成功探索了传统民间故事与当代视听艺术融合的创新路径。此次与会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推动汉字数字化课程开发,善用新媒体平台,让汉字文化在寓教于乐中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传承。

[编辑: 陈路漫]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