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杭州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前沿,迎来低空空间规划与发展大会。
聚智:多方协同,共绘低空发展蓝图
此次大会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大学-浙大规划院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牵头主办,获世界无人机大会组委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指导,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移动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浙大启真未来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来自政、产、学、研的权威力量300余人汇聚一堂,以“科学规划低空资源,共筑空地协同生态”为主题,解码低空空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新路径,为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腾飞筑牢基石。

开幕式上,世界无人机大会会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杨金才,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小黎,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理事长顾浩,浙江大学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余飞鹏等嘉宾先后致辞。嘉宾们指出,低空空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亟需加强空域资源统筹规划与制度创新,推动低空空间的分层分类分区分时利用、空地协同等关键技术,构建政产学研协同生态,实现低空资源安全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利用。
解码:政策+技术,多维度破解低空经济发展堵点
特约报告环节,政策解读与技术突破双线并行,为低空经济发展划重点、明方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杨晓光以《安全筑基、试点先行,推动浙江省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从政策顶层设计切入,梳理“安全底线—试点突破—协同发展”路径,明晰低空经济与综合交通融合的实践逻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以航空动力领域深厚积淀为依托,作《筑就空中天路,让低空经济展翅高飞》报告,揭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竞争力支点的战略意义,为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等场景发展锚定方向;世界无人机大会会长杨金才聚焦《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剖析产业痛点与机遇,预判县域是低空经济落地应用的主要载体,勾勒“技术迭代—场景拓展—生态构建”的发展蓝图。
专题报告阶段,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为低空经济“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产业协同”提供多元解法。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陈喜群教授解析《低空基础设施地空协同关键技术与应用》,浙江大学—浙大规划院创新联合中心主任王纪武分享《空间资源利用视角下的低空空域规划探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霍志勤发布《基于三维分析模型视角的低空经济研判》,吉利沃飞长空业务总监王世鹏展示《沃飞长空让低空出行惠及每一个人》,浙江数智交院李亮亮主任分享《高速公路路空协同低空规划探讨》。
破局:实践落地,激活发展新动能
实践基地建设成为低空经济从“规划图”迈向“实景图”的关键落子。2024年度自然资源部部省合作项目顺利启动,“部省合作项目规划与应用实践基地”授牌四川古蔺县、福建省永春县、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及浙江长兴县、嵊州市、上城区市政工程集团、杭州乾塘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长兴县交通集团、南浔区交通投资集团等8家单位。



会后,参会嘉宾前往钱塘区下沙金沙湖低空实验示范区,实地观摩无人机表演、低空科技馆与无人机物流场景,直观感受低空技术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为本次大会画上圆满句号。


展望:锚定新途,共赴低空未来
此次大会不仅是“思想碰撞场”,更是“实践发令枪”。
未来,随着政策持续赋能、技术加速迭代、产业深度协同,低空经济必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维度,书写交通变革与空罗晨畅域资源利用的时代答卷。
通讯员 罗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