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求真探索 |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织就乡村振兴“安全网”

2025年11月21日 11:13:48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徐兴雷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已成为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环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等四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保险已成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

  一、成效:“广覆盖”“多层次”

  (一)规模攀升,形成“广覆盖”。我国农业种植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全国经营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农户达2亿多户。高质量发展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产品正常生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我国农业保险自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政策性补贴试点以来,保费规模从5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21亿元,参保农户达1.47亿户次。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补贴547亿元,占农业保险总保费的35.96%。

  (二)品类增多,构建“多层次”。目前,中央财政提供保费补贴的品种有15个,同时,各地持续增加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推出产量保险、指数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和地力保险等一系列保险产品。这些特色农险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收入,促进的农业稳定发展。

  二、困难:“观念旧”“核保难”“人才缺”

  (一)农户自身的思维观念难以转换。目前从事农业者多以60岁以上的高龄农户为主,务农经验丰富,但观念较为老旧,更依赖政府救济而非保险保障。农户保险意识弱且对保险产品了解较少,绝大多数农户认为“参保不如靠天”,主动投保率明显不足。

  (二)农业活体养殖的特性导致具有独特的天然核保难题。保险机构对活体养殖存在核保难题,例如在承保生猪养殖险时,由于防疫隔离要求,保险机构人员在现场核保时无法进入内场,仅能在一定距离之外,通过肉眼或拍照识别,既无法有效辨认病猪、死猪,数量识别上也存在较大误差可能。

  (三)农业保险人才凋零,缺乏“新鲜血液”。农业保险业务多分布于偏远乡村,核保、查勘、定损需要长期翻山越岭,且需掌握当地方言,工作环境艰苦且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竞争力却不强。加之县域人才受到大城市强烈地虹吸影响,农业保险方面人才十分匮乏。

  三、建议:锚定“双精准”全方位推动农保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多维度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议多元化政府补贴形式,由单一的直接保费补贴向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再保扶持和巨灾防范等多项配套机制转变,完善财、税、银等综合支持体系。多样化保障范围,围绕农户经营生命周期,将农作物、农机具、农房财产、人身意外等纳入一个农村综合性保险保单,便民投保和理赔。多方位创新“保险+”模式,如保险+贷款、保险+农技服务、保险+电商销售保障等,形成一体化风险管理方案。

  (二)强化信息共享和技术运用保障双精准。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村集体、农业配套企业、保险公司等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农业保险大数据共享平台,夯实农业保险大数法则的数据基础,为精准投保提供信息支撑和相互校验。引入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和物联网传感器等辅助农业定损技术和设备,提高定损效率和透明度,增强提高损失确定的公信力和农户投保信心。

  (三)加大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和产品普及。建议联动财政局、农业局、金融管理部门以及保险公司成立宣传志愿队,会同村居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讲解农业保险政策。梳理形成真实农险理赔案例集,通过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投保方式、理赔流程及保费补贴标准等角度向农户详细介绍案例,提高农户对保险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农户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徐兴雷,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